大邱地鐵慘案十周年:韓國人的從眾與集體性格

▲2003年2月18日,遭人縱火的大邱市地鐵中央路站,火勢大到濃煙蔓延至地上

「雖然好像起火了,但不是我搭的這班車啦,要出發了...不要擔心啦,媽」

「列車起火了,但門卻不開,快不能呼吸了...救我...老公,我愛你...我想看看孩子們...」

「對不起早上對你發飆了,我不是真的想那樣...親愛的,我愛你,永遠愛你....」
─幾封由葬身火海的乘客最後在車廂內所發的簡訊

今天是韓國大邱地鐵慘案10週年的日子。2003年的這天,一位罹患憂鬱症的失業男子手持裝滿汽油的寶特瓶帶入大邱地鐵的中央路站倒撒並以打火機點燃。時值列車逐漸行進已冒煙起火的中央路站,進站列車很快也陷入火勢中,造成198人死亡、147人受傷的重大慘劇。而據韓國媒體報導,傷者中最後也有6名因嚴重後遺症而去世。這是繼94年首爾聖水大橋與96年三豐百貨公司崩塌事故後,韓國最嚴重的公共安全事故。

儘管火災是因人而起,但造成如此重大死傷並非僅是單純的縱火行為導致。首先,列車長在火災發生後並未向中央系統確實通報,中央系統在下一班列車進站前也僅通報「現在發生火災,請小心進站」造成下一列車直接駛進月台內,到站後也未及時疏離車廂內乘客而繼續發車。由於當時列車內座椅與器具配件幾乎都是易燃物而在短時間內產生大量小分子毒素,造成火勢迅速蔓延與車內乘客吸入致命物質,最終逃生不及而身陷火海。這起事故暴露出當時韓國的公共交通安全監控系統的嚴重落後及缺乏有效管理。



▲地鐵列車著火前,車內乘客僅摀住口鼻,繼續待在車廂內而未逃生

而造成大量人員死傷的原因與韓國人的「從眾心態」有關。在列車進入冒煙起火的地鐵站後,車門有數分鐘是打開的,然而大部分發現煙霧已瀰漫四周的乘客卻都因為看到同車廂內的其他人毫無反應而最終選擇留在車廂內觀望,從上面這兩張由事件經歷者在車門開啟期間所拍攝的照片即可看出,當煙霧已經溢散於列車時,裡面的人們依然僅是摀著口鼻,面面相覷地坐在位子上而未逃生。直到列車門關閉後,車廂迅速起火使得這些在照片中的乘客們最後封死在內而葬身火窟。


▲遭祝融侵蝕後的地鐵列車,一片狼藉

幾年前,韓國教育電視台(EBS)曾為此進行一個實驗。節目製作單位找來五位大學生在電視台內一個房間進行十分鐘紙筆測驗,在此期間,房間的門被關上,製作單位在門縫下製造大量煙霧並扇進室內。而五名於室內受測的大學生,有四位是製作單位事先串通好的,被要求當煙霧進入室內時不要做出任何反應。

隨著時間流去,室內的煙霧越來越大,不知情的大學生也察覺到,卻看到周圍其他人都不為所動,也就跟著他們繼續坐在教室內寫考卷,而當煙霧已瀰漫到無法清楚看到其他人時,不知情的學生向其他人示意也沒得到回應,遂繼續留在座位上,直到十分鐘過後,製作單位按下逃生警鈴,教室內的學生們才趕緊逃出教室。事後,製作單位詢問該名不知情的大學生為何不在煙霧進來時就離開教室,其回答是「因為其他人都沒有反應」。針對另外四名不知情者進行相同的實驗後也都是同樣的情形。

這實驗反映出韓國人的思考方式深受群眾力量影響,很多時候無法獨立做出判斷。由於韓民族具有高度集體性與排他性,導致人的行動易受到複數他者所牽制,在韓民族講究團結齊心及一致性的思維的環境下,意見或行為與大眾相左者會被視為異端遭社會排擠而難以生存。在火災發生前,大多數乘客也因從眾性格而做出留在車廂的判斷。「其他人都還坐在車內,那就繼續坐著等等吧?」、「都已經廣播說列車會繼續行駛了,應該沒甚麼問題吧?」這樣的內心話語應該是當時留在車內的乘客受社會環境塑造與內化的集體行動傾向所共享的價值觀。但是盲從大眾的結果造成這些原本有時間與機會能夠離開地鐵站的乘客們最終被載往火海。

儘管上述實驗並未同其他外國人施測來進行對比,但「從眾性」還是可以從韓國社會其他面相上看到,下至練歌房、酒吧等這種數人集結才會去的娛樂行業的林立、餐廳老闆視獨自前往用餐者為異端甚至不予供餐(我自己就有這種經驗,但近年隨工作忙碌與生活型態轉向而有所改變),上至你所常看到的那些模樣與姿態雷同、舞步動作全然一致的偶像團體們,這些都是韓國民族「從眾性格」的表徵。如此的思維模式雖然可以聚結成極大力量,但也使得韓國單調而缺乏多元性,集體與排他性格造成盲從,許多不合理甚或脫離公平正義的現象被扭曲為理所當然而難以改變,並時常違背民主精神,這是目前影響力日增的韓國在逆起於西方多元文化與開放思維的同時所面臨的困境。

照片引用自:http://blog.naver.com/PostView.nhn?blogId=ansrb4366&logNo=110094865348

留言

  1. 同樣針對大學生的實驗搬來台灣不知道會有甚麼結果?

    回覆刪除
  2. 記得在《隱藏的邏輯》還是哪本科普書就有提到類似的從眾實驗(但沒有那麼激烈...),不曉得有沒有其他國家的對照實驗?也許從眾的狀況在不同文化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回覆刪除
  3. 給Unknown:
    這也是值得深思的好問題哈哈

    給Bruce Li:
    很可惜得是,電視台並未對外國人施測而無法比較,今天稍早我也將文章稍微做了修改,減弱論證性,僅僅是要對從眾性和集體行為做舉例而已。

    從眾的現象或許廣泛存在於各種文化中(尤其是年輕人),但劃分至同一範疇的「集體主義」行為模式卻是韓國與其他國家不同之處,這也是很多西方人對於韓國的觀感,有時候也會對此覺得非常詭異或不適應。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MBC社長金在哲遭董事會解任 電視台動向受關注

【聯合通訊社】台版「大家安好嗎?」大字報風潮